我们同年代的人小时候没有吃的东西。所以不可能挑吃挑喝。要是我一说出“不好吃”的话,父亲就再也不给我吃的东西。所以我凑合什么都吃。和现在的孩子们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不一样。
因此现在别人能吃的东西,我也都能吃。
早饭,稀饭好吃。馒头也好吃。我特别喜欢中国馒头的纯朴味道。还有鸡蛋,土豆丝儿。这类东西是我平时吃的早饭。
早晨很早就有人在学校门口摆着小摊卖混沌,豆腐脑,油条,面条。有时我也买这类东西吃。
高粱,小米等杂粮现在比大米还贵。如:
大米
1公斤
2元40角
高粱
1公斤
3元
以前中国人只是拿着大米这样行为,就会被日本人作为“经济犯”抓起来。关于食物的抱怨还是深刻。这是中国人想起为满时代时一定提出来的事情。
在东北最著名的五谷还是大豆和高粱。由于解放后到处都有水库,大米也好播种,“五谷代表”的席位从高粱转到大米。
煎饼是用高粱作的薄饼、卷着葱,酱等等吃、很香。煎饼现在有是有。但现在的是用白面作的,卷的东西也是鸡蛋,香肠等等。和以前的不太一样。我还是觉得以前的好。
提起既是主食也可以当菜的东西的话,油炸丸子是小时候喜欢吃的之一。上次我也买了,差不多有30个的量卖7角钱。我吃不了。
包子一盒儿有12个,1元50角。
合子
1元。我吃两个就能吃饱。
饺子 半斤
4元。有差不多20个。我肯定吃不了。
附带地说,日本人说的饺子是中国人说的锅贴。日本人指着饺子叫“水饺子”。
面条有肉丝面,炸酱面,汤面,炒面,冷面等等。我都喜欢吃。
刀削面是用一种特殊方式作面。把揉好的面抬在肩上,用象大刀似的菜刀,“削面”放进滚着的水里。“削面”是特别粗大的面条。本来是山西省的名菜。现在中国到哪儿去都能吃到。
吃面条时离不开的香菜,味儿很有特色。一般日本人吃不惯。我喜欢吃。
如果你想喝点儿什么的话还是吃烤肉好。有用木炭烤和盛于碟儿的扦子上烤的两种。材料有猪肉,牛肉,羊肉,狗肉,驴肉,墨鱼,贝子等等非常丰富。如果4个人吃,包括饮料一共差不多70至100元。
火锅也好。冬天哪个饭馆都有火锅,就是馐羊肉。这个菜现在日本也非常时。但是点菜的方式有一点儿差别。日本点一套。中国肉,蔬菜一个一个点。价格还是跟烤肉差不多。
最近自助餐式的火锅,烤肉饭馆也不少。不包括饮料28元一个人。
四川菜的特色是麻辣。鸳鸯火锅中间隔开,一半儿是麻辣的一半儿是不辣的。如果你不知道吃了麻辣的话一下子会被吓死。哼了一声“唔!”暂时说不出话来,而后一身汗出来,还是再想吃。“这是麻辣的!”做好精神准备后吃的话非常好吃。
在街头上能吃的东西有糖葫芦。一串5角。味道有点儿酸,又甜又好吃。我以为糖葫芦是中国点心的象征。以前糖稀上撒满尘土,不卫生。因此我想吃母亲也不给我买。最近的东西戴塑料帽子。真遗憾只有秋天到冬天时才能买到。
维吾尔族卖的烤羊肉也不错。一串2角。我买了10串,添足够的香料后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一边吃一边逛一逛。我把自己作为“美食孩子头”非常高兴。这累东西还是走着吃好。
小时候吃的“元宵丸子”是汤圆。这个本来是元宵节吃的。因为现在普及冷冻食品,于是不管何时都吃得上。月饼是中秋节之前好买,反而平时很少见。
其它还有年糕,丝糕等何时都能吃到。而且便宜,
1元能买几个。
烤白薯,特大的也花不上
1元就能买到。
花
1元买来瓜子儿,花生米可以吃
3天。这种东西喝啤酒非常合适。我总得买。
说起啤酒,
2元一瓶。比矿泉水便宜,所以我不知不觉总喝过量。
中国的啤酒因为继承以前的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和设备,所以非常好喝。
听说苏联把在东北所有的重要生产设备全部拿走洗劫一空。只有啤酒他们不要,给中国留下。
喝啤酒时经常吃的凉菜是不知道叫做什么鸡脚煮的或者猪脚煮的东西。中餐哪个部位都吃如鸡的话鸡冠也是对中餐来说相当高贵的部位。
我觉得中餐最好至少也要4个人一起吃。是因为不象日餐那样个人个人分别一套点菜。中餐是一个碟一个碟的点。所以人数多了点菜种类也多。按照我的经验,最好人数和点菜碟儿数相等。我平时去的一家饭馆给我一个碟子盛上多种的菜。这样还是特殊的例子。
聚餐测算以桌子为单位起算。虽说由于饭馆的等级有区别,但一般一张桌子
400元10个人吃,这样起算差不多没问题。这次我为表示谢意请宿舍服务员,参加的人数是17个。包房有卡拉OK包括饮料一共交付1200元。
北京“全聚德”是比较高级的饭馆、名菜是烤鸭。前一天我们6个人去
吃“全鸭席”。结帐1000元。
烤鸭的好处是可以“吃不了兜着走”。大家已经知道烤鸭是薄饼装着吃。剩下也好拿。
比如“东坡肉”那个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发明的把猪肉咕嗷咕嗷婢好的菜,很象中餐很好吃。然而这样的东西,剩下也不好拿。汤类也不行。
烤鸭的话“兜着走”是前提条件,有为拿走准备的盒子。
吃中餐时一般有很多东西因为吃不了剩下。东道主以准备菜多为表示情意重,客人以剩下为吃好了谢意重。中国人没有均摊的习惯。所以参加聚餐的人之间一定有东道主,客人,陪客的关系。既然出现剩下去的东西造成了一推小山。对此我以为浪费,是不习惯的一个方面。
日本人到中国朋友家庭时往往造成失败,是因为他不知道中国人的习惯,所以以为剩下了不好意思,面前丰盛的菜肴拼命地吃光。中国人以为他不够,又来一碟儿。又吃了又来了。终于弄得他惊慌得不得了。
有一天中国朋友请我客去他的家吃饭。我吃了珍贵的东西是煎蛹。作菜之前,夫人不管我害怕指着颤颤抖抖起动的它说:
“你看又肥又新鲜!”
这是跟我们日本人吃生鱼片时,指着还活着颤颤抖抖起动的鱼,说:“很新鲜”一样吧。虽然我说:“好吃”,然而只吃了两个,不能吃光,不好意思了。
虽然我住在中餐的发源地,并不是每天去饭店吃饭。平时在宿舍食堂吃家常菜。
早饭是已经给你们介绍的稀饭,馒头那样。午饭晚饭炒豌豆,土豆,茄子等等。其它有带骨头的肉,炸刀鱼。每天如此同样的东西。虽然这么单调但饭费只是10元一天。怎么能挑吃挑喝。
因为在街头上看见刀鱼象垃圾似的被卖的,而且那天它带着有些腐烂臭,所以我不敢吃。服务员小姐差异地问道:
“你不喜欢吃鱼肉吗?”
“我们是海洋民族吗?”
“对了,你吃腻了”
她好意解释。我并不是脾气不好找别扭的。在她的面前怎么能说:“我很想吃鱼肉!”
在宿舍好吃的是,来自俄罗斯的俄语老师给我们作正宗的俄罗斯菜。日本老师回礼作的日餐也不错。不好意思。我是专门的“吃师”,不敢当厨师。
食堂准时开饭。早饭
7点半。午饭12点,晚饭
5点半。忙的时候我赶不上。
无奈我去学校门口户挨户地营业的大众小饭馆去吃饭。
我平时喜欢吃京酱肉丝。
一次竟然我找到了究竟中究竟的菜肴。
不知道菜名叫做什么。粉丝,甘蓝,肉一起炒的。脂肪给粉丝甘蓝里合适地渗入,很香。我感到中餐深奥的味儿。
里面有一个葡萄似的东西是什么?蘑菇吗?我一嚼就有一个“喀噼”说不出的咬头。
我跟服务员小姐问道:
“小姐!问一下,这是什么?”
她不禁不慢地带着可爱的微笑回答说:
“是蟑殚嘛。”
吓死我了喊道:
“还有呢!”
“真的?”
她的笑容更可爱,更天真。
别提味儿。第一次我不知道时吃,感觉只有“这是什么?”。第二次我再也不敢吃。
吃了“究竟的菜肴”以后我吃什么都没有感受激动。蛇,檫殇,蝎都谈不上奇怪。
|